粘土质隔热轻质耐火砖,是以耐火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AL2O3含量为30%~48%的隔热耐火砖。
影响粘土可塑性的因素很多。一种是粘土矿物的生成年代、矿物种类、结晶形态和结晶度。由有序度高的高岭石组成的高岭土,可塑性低;由有序度低的高岭石组成的高岭土则与之相反。另外粘土的粒度、阳离子交换性、可交换性阳离子种类均影响其可塑性
这是一种富含在水合硅酸铝中的硅质黏土,具有高温下不变形、不碎裂、不软化及不膏体化的能力。低铁、钙及碱金属,成分上接近高岭土,煅烧后较好的品位至少含35%Al2O3
耐火原料的公益性质主要取决于原料的矿务组成与颗粒组成,与耐火材料的制造工艺密切相关。这类性质主要有粒度与颗粒尺寸分布,细度与比表面积,可塑性与结合性,干燥收缩与烧成收缩,烧结温度与烧结范围等。
耐火砖砖坯的干燥过程个阶段:
等速干燥阶段,在此阶段水分大量排出,当周围环境的温度、湿度等条件不变时,水分的排出速率近似是恒定的,故称为等速干燥阶段。此外,水分的蒸发仅发生在坯体的表面上,干燥速度等于水分的蒸发速度,故凡是影响表面蒸发的速度都能影响干燥速度。因此,在等速干燥阶段,干燥速度与耐火砖坯体的厚度及初含水量无关,而与干燥介质的温度、湿度和运动速度有关。
耐火砖砖坯的干燥过程二个阶段:
加速干燥阶段,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,耐火砖坯体中的水分减少,坯体中的有效蒸发面积减少,干燥速度逐渐降低。此外,水分从表面蒸发的速度过自坯体内部向表面扩散的速度,因此干燥速度受空气的温度、湿度和运动速度影响较小。水分向表面扩散的速度取决于含水量、坯体内部结构、水的粘度及物料性质等。通常非塑性和弱塑性料水分的内扩散作用较强,粗颗粒比细颗粒强,干燥温度越高,扩散也越容易。
耐火砖砖坯的干燥过程三个阶段:
平衡干燥阶段,此时干燥速度逐渐趋近于零,终耐火砖坯体中的水分不再减少,留在坯体中的水分等于固体颗粒所吸附的平衡水。平衡水的含量取决于物料的性质、颗粒大小和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。根据工艺条件的要求确定终的含水率,过高则降低砖坯强度和炉窑效率,过低则在大气中增湿,浪费干燥能量。
它是高炉、热风炉、加热炉、动力锅炉、石灰窑、回转窑、陶瓷和耐火砖烧成窑中常用的耐火砖。
细度表示粉状原料的粗细程度,常以标准筛的筛余百分数或比表面积表示,也可用颗粒大小的百分比组成或单位重量物料的平均直径来表示。细度与粒度没有严格的区别,只是前者习惯于细粉状原料粗细程度的表示。
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原料所具有的表面积,单位为m/g。比表面积分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。理想的非孔性原料只有外表面积;但带有气孔的原料除外表面积之外尚有内表面积。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较多,常用的有气体吸附法、**分子吸附法和透气法等。